浙江同有 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!

人们为何喜欢折柳相送

作者:ilo    来源:hh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7:37:34    浏览量:774

  ◎姚秦川

  “折柳相送”是人们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送别习俗。常见的为何画面中,这边厢,喜欢相送折一根柳条交对方手中,折柳道不尽千言万语;那边厢,人们拿了柳条后,为何一步三回头,喜欢相送不忍离去。折柳见此情景,人们后人不禁要问:为什么送别时偏偏选择了“柳”,为何而不是喜欢相送其他植物?

  柳,是折柳我国分布最广的植物,遍布大江南北。人们柳,为何随栽随活,喜欢相送高温不怕,盐碱不怕,旱地也不怕。正是因为柳这种不拘环境、随处生长的特性,作为古人赠别好友的信物,便再合适不过。人们希望亲朋好友离开家乡后,也能像柳那样,适应环境,落地生根。

  明末清初小说家褚人获曾在《坚瓠集》中谈到这一问题:“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?非谓津亭所便,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,望其随处皆安,一如柳之随地可活,为之祝愿耳。”可见,折柳送行,包含着为离别者祈福康泰的美好祝愿。

  中国古人善治木,家门口最常见的木材之一,就是柳树。很多人认为柳木疏松,不宜做家具。其实,柳树种类繁多,有一些柳木结实、耐用、不易变形且纹路清晰,制作家具既实用又美观。

  砍伐柳树时,一般不会连根拔起,而采用“头木作业”——就是当柳树长到一定高度时,把它的上半部分截掉,用来做家具材料。截掉以后,新枝从旁边开始抽芽,形态更加美丽,柳枝也越来越茂盛。而“留”与“柳”谐音,这个“留”,就是留住下面的树干,把根留住。这或许是“柳”与“留”相关联的真正原因吧。

  相传为李白所写的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这样写道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王国维评李白这首诗时说:“‘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’,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”

  “千古登临之口”,就是“灞陵”,位于西安城外,是汉孝文帝的墓,边上就是千古离别之地灞桥。西安作为唐以前十三朝古都,送别大事就都在这座城外的灞桥上。王国维认为《忆秦娥·箫声咽》气象格局很大,是借用折柳,将人与人之间的送别,扩大到更宏大的时空。

  在历史变更的长河中,“灞桥柳”把“秦、汉、唐”三个强盛王朝连结在了一起。因此,在历代诗文,提到“灞桥折柳”的典故最多。

  其中有这样一首:“杨柳含烟灞岸春,年年攀折为行人。好风若借低枝便,莫遣青丝扫路尘。”这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所作的《途中寄李二》。李益家在陇西,位于河西走廊的要地,中原和西域的交界地,因此,对阳关送别应该感同身受。陇西出了个著名的李氏家族,李渊认定陇西是自家郡望所在,连李白也认为“家本陇西人”。

  自《诗经》始的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,经历代的吟诵,从“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”,到“伤见路边杨柳春,一重折尽一重新”,再到“西域杨柳弄春柔,动离忧,泪难收”,等等等等。这一折,一直折到了近代李叔同家喻户晓的《送别》: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”。

  这还没完,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离开康桥时,仍念念不忘“那河畔的金柳”“离别的笙箫”。一根柳条,映射着千百年来文人默契推动形成的折柳寄别这一浩荡风景,真切体现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蕴和魅力。


 

相关新闻推荐

扫描微信,添加好友

Copyright © 浙江同有 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友情链接: 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  “竹”载黄河文明的密码  从九龙九凤冠看明代顶级高奢  工信部查处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  桂琼粤闽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  吴霜绘画作品展亮相关山月美术馆  “南三集粹”未退费就关店  四川省消委会为充值会员讨说法  极光之夜·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将在合肥举办  青云智上 AI新视界  “中国联通用户凌晨被异常扣费”报道追踪:扣费已原路退回  安徽有23地上榜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、超亿元村 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 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、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  “红”茶馆里话新春  宫粉紫荆与樱花共绘春日画卷,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启幕  有得花、有得耍、有得吃,“三月三”展新颜!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 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  “1000万消费保障”无从查证 微拍堂涉嫌虚假承诺  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发布  抵制传销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公益宣传活动  Piacontact中途改规则 美瞳不那么“美”  “三体”沉浸式体验落户多地,科幻在线下走进现实  “奋进新时代”主题成就展在京开幕  青铜器“生病了”怎么办?来看“文物医生”如何“治疗”  国家医保局:及时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 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:擦亮“金字招牌” 提升品牌效益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•我们的新时代|乡野抽检 擘画青春瑰丽画卷  聚焦整治过度包装与天价月饼  非法客运被罚款20万元 上海交通、公安两部门约谈“货拉拉”  海棠花开,到恭王府赴一场雅集  微视频《植树时节》主题歌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•我们的新时代|乡野抽检 擘画青春瑰丽画卷  七部门倡议优先选用安徽茶  吉林:北国研学赏非遗  “共促消费公平”——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  国家医保局:及时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  清华大学暑期恢复校园开放参观  【网络中国节】AI“复原”清明十二时辰 听千年春韵里的古今交响 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“富民资本”——安徽探索“两山”转化新路径见闻 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  《苏堤春晓》演至成都,看完话剧跟着苏轼游四川  有得花、有得耍、有得吃,“三月三”展新颜!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  抵制传销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公益宣传活动  “竹”载黄河文明的密码 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安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  网络中国节·清明  犁田歌声画中来——古画里的春耕  “中国联通用户凌晨被异常扣费”报道追踪:扣费已原路退回  吴霜绘画作品展亮相关山月美术馆  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8月29日启动  90后村支书为何频频“拿学历”